近年來,在聯城鎮各行各業中,涌現出一大批立足崗位、扎實奉獻的“女強人”,她們弘揚沂蒙精神,學黨史、勵初心,用愛崗敬業和銳意奉獻,為鎮域經濟發展貢獻了“半邊天”力量。
聯城鎮山南管理區書記張靜,就是這樣一個“巾幗標兵”。
張靜,1995年出生,聯城鎮2017屆選調大學生村官,參加基層工作四年有余,擔任過大學生村官,從事過繁忙細致的黨建、扶貧工作。2019年11月份,她擔任山南管理區的負責人,從負責人到管理區書記,五本厚厚的工作日志,記錄了她近兩年的工作歷程。
三清一增促增收
剛剛上任時,張靜就接到一個“重頭戲”--“三清一增”。山南管理區有7個村,但管理區工作人員卻只有兩個,一個是年紀輕輕剛上任的她,還有一個是年近60歲的老同志。沒有扎實的工作隊伍、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她們管理區的“三清一增”工作,那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不怕沒經驗,就怕沒干勁兒!張靜在失眠幾個晚上之后,一點點縷清了工作思路。第一關要先做通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只有牽住這幾個村的“牛鼻子”,讓他們發揮“領頭雁”的作用,工作才能順利開展;第二關則是大力宣傳營造氛圍,標語、橫幅、宣傳欄、大喇叭……只要是群眾能看到聽到的地方,就少不了“三清一增”的宣傳;第三關則是開會摸清底數,為了會議順利召開,她半夜爬起來寫會議講話稿,為了摸清數據,她召集老干部托底子、到去世多年的會計家中找憑證找收據,公示征求村民意見,村民有異議再在大會上站出來定盤子。
一路走來,沒有一步是容易的,但最難的一步還是清欠往來賬款,收取承包費。這個過程中她經歷過群眾“撒潑”、罵人、打架、起訴甚至上訪,好幾次被群眾“訛”到哭,但她還是挺了過來。最終管理區內的季家官莊村順利完成“三清一增”工作,收取了18年未能征收上來的承包費,村集體增收近20萬元,摘掉了以往集體經濟為零的帽子。季家官莊村支部書記說:“沒有張靜這個小家伙,就沒有季家官莊村的今天?!彼o了一個村全新的希望。
疫情防控顯擔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萬家團圓的氛圍。接到黨委政府電話通知的時候,張靜正在和家人吃團圓飯,放下電話,耳邊是家人滿含擔心的聲音“你一個小女孩,身單力薄,去抗擊疫情再感染了怎么辦?要不咱和領導請假吧,咱先不去了!”
可張靜自己心里明白,身上的擔子有多重,她既是共產黨員又是山南總支的負責人,這時候絕對不能打“退堂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更不能做逃兵。跟家人做了一番解釋后,張靜便立馬奔赴了工作崗位。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她每天24小時都處于隨時待命狀態,手機從不敢離身,時時關注每一條預警信息。
她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號召各村用最短的時間在進村主路設立了11個疫情防控檢查站。帶領村干部開展“敲門行動”,挨家挨戶摸底宣傳,切實提高村民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知曉率和重視度。山南總支經過逐戶摸排統計,共有四位湖北武漢返鄉人員,涉及4個村。夜晚十點多,張靜接到通知,需要把釣魚臺村和郭家場村的兩位湖北返鄉人員立即送到縣醫院進行檢查隔離,奔波一天后剛準備洗漱休息的她,立刻打起精神趕到了村里與村干部匯合、同醫院對接。其中釣魚臺村的村民不配合工作,拒絕到醫院。她不懼感染,在只有一個口罩隔離保護的情況下,與返鄉人員設身處地的交流解釋,直到其本人配合工作,順利將兩位村民送往醫院。從村里返回到家時,凌晨12點的鐘聲早已敲響。
今年3月份,疫苗接種工作開展以來,張靜又開啟了“超長待機”狀態。挨村摸底子、做宣傳、入戶做工作、設置疫苗集中接種點甚至車接車送打疫苗,她樣樣跑在前面。多少次熬到半夜、凌晨,第二天還得照常上班,家里人心疼她,每每勸她注意身體,不要這么拼,但工作取得的優異成績、領導和群眾的認可與贊揚,總能讓她疲累全消,充滿干勁。
美麗鄉村勇創新
2020年,聯城鎮兩個美麗鄉村項目都在山南管理區,剛開始由于資金少,又沒有明確的規劃設計,項目進展緩慢,施工方著急,領導頻頻督促,張靜自己也上火。為了能把項目干好,她到處取經學習,去請教美麗鄉村建設的行家里手,絞盡腦汁為村里的節點建設想方案,一點點將兩個村建設的越來越美。
做群眾工作、規劃設計這些她都親力親為,白天在現場督促工人們施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工人們下班回家了,她就趁著僻靜在村里到處轉轉,考慮下一步該怎么建設。
山南村的老百姓思想不開放,宣傳墻畫上不允許畫人物,她經常為應該畫什么內容想愣了神,夜里做夢都在與廣告公司溝通設計。入口節點的征地,村民不配合工作,她和節點旁的住戶整整交流了4個小時,中間滴水未進,累的嗓子都啞了。因為節點打造計劃使用磨盤,她被四五個不同意的老大娘圍堵在村委辦公室里,為順應民意,她連夜改設計圖紙,重新規劃。剛開始動工壘花池的墻,一個老大爺聯合了好幾個村民就坐那里不讓動,張靜強壓著內心的火氣跟他們周旋,與村干部配合,恩威并施取得群眾同意。村民們的主意經常是說改就改,施工方剛壘起來的擋土墻夜里被村民拿著鎬頭砸掉了一半。新做的村規民約牌子剛剛掛上,被老大爺一塊塊揭下來,眼看著扔在地上的牌子,張靜心里酸酸的,強忍著淚水還得繼續做老大爺的工作。終于,在她的努力下,工作做通了,老大爺再見張靜時滿眼帶笑。
在這個過程中,她不知吃了多少委屈,受了多少難為,多少次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但付出總是有收獲的,2020年11月份兩個村的美麗鄉村提前竣工,村里路寬了、景美了、環境變好了,村民們臉上的笑容也變多了,成為了鄰村羨慕的對象,村民們提起她,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今年,管理區的朱家莊、董家臺和釣魚臺村又開始打造美麗鄉村,有了之前兩個村的建設經驗,張靜對這三個村的建設可謂“胸有成竹”,目前各項建設工作正有序進行。
“兩委”換屆善作為
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啟動,山南管理區在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周密部署、精心組織,5個行政村順利完成村“兩委”換屆工作。高質量完成了換屆指標:書記、主任一肩挑實現100%;每村至少一名35周歲以下年輕干部實現100%;每村至少一名女干部實現100%;換屆一次性成功率實現100%。在此基礎上還選出來了一名干勁十足的“兵支書”以及一名女書記兼主任。
轄區內的釣魚臺村自古以來換屆競爭激烈,書記和主任從未實現過“一肩挑”,信訪矛盾隱患頻發,為了在完成換屆指標的前提下選出戰斗力、凝聚力強的村班子,張靜幾乎兩天兩夜沒合眼。釣魚臺村黨支部內沒有35周歲以下的黨員,只能從村委當中選擇,村委9個自薦人選里一個35周歲以下的都沒有。她多次召集村兩委會議討論研判,親自入戶走訪摸排,做年輕干部的思想工作,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35周歲以下的年輕干部通過另選他人在第一輪以最高票數入圍,二輪順利當選。盡管競爭激烈,依然一次性實現了書記主任一肩挑。
管理區工作千頭萬緒,戶戶通硬化、飲水攻堅、脫貧攻堅,修建文化廣場、大舞臺,做好人居環境整治、12345熱線辦理、疫苗接種等等工作,處處都得她拿主意、定盤子,時時刻刻都得與群眾打交道。這個寶貴的歷程,讓她的脾氣和棱角被一點點磨平,工作經驗不斷積累,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一個剛踏出校門的懵懂學生,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鄉鎮干部。她用青春和奉獻,用汗水和淚水,弘揚沂蒙精神,筑夢鄉村振興?。ü珪韵迹?/div>